官方微博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人民币每天都在升值 外贸企业不敢接长期订单

只敢接短单子合作工厂倒闭合并”……外贸日子不好过,纺织业的大佬们似乎也坐不住了。昨日,南京纺织业一位资深人士找到《金证券》记者,谈及过去半年纺织业外贸行情。

棉花困局

国内棉花价格现在是19000/-20000/吨,进口棉花价格换算成人民币才11000/吨,这样的价差,你让我们怎么做?这位资深人士一开口就将最基本的问题摆在了记者的面前。

棉花是纺织业的基础原料,国内棉花价格的高企直接让国内纺织业外贸企业失去了与东南亚地区企业进行竞争的价格筹码。南京纺织业资深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不断重复新疆棉搞不过美国棉、巴基斯坦棉这句话。

《金证券》记者从金石期货农产品研究员于丽娟处获悉,目前国内棉花种植区主要分为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其中新疆棉的产量占比达到三分之二。郑棉指数显示,今年一开年郑棉指数出现过一轮小涨,此后一直处于盘整状态。14日,郑棉指数收于19130,截至本周五报收20235。于丽娟认为,国内棉花价格还会出现微涨。

据了解,国内棉花价格与国外棉花价格价差一直存在,国外棉花由于补贴、机械化生产等原因价格一直较低。其与国内棉花价格最大价差甚至达到过每吨6000元的情况,此前,只因在人民币未升值的情况下,国内外贸企业尚能应付国内外棉花价差带来的影响。

汇率噩梦

如果说原料成本的增加是纺织业低迷的基础原因,那么人民币的升值则是外贸企业业务难做的直接原因。

最新消息显示,6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607,较前一交易日继续小幅上涨5个基点,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前述南京纺织业资深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由于汇率上升频率变快,今年以来,外贸企业基本上不敢接长期的单子,只能接两三个月的短单子。拿棉布出口为例,对老外的报价周期正常的是45天,现在老外已经不愿意45天一个周期的报价了,因为人民币每天都在升值,多报一天的价格,老外就觉得亏了。

上半年外贸企业的单子都不多,由于没有长期单子,基本上业务到年中就结束了。如果七八月份再接不到单子,今年整体业绩就没戏了。这位南京纺织业资深人士说。

下游的工厂日子更不好过。上述南京纺织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以与自己合作的几家工厂为例,今年下面有5家工厂合并成1家。以前一个工厂就有5000多个工人,现在5个工厂合并后,也只有2000-3000人。目前外贸行业中只有为特定单位进行生产的企业才能免遭影响,这样的企业很少。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5月出口同比增长1%,此前市场预期均值为6.8%。而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调查对象的汇丰PMI数据显示,当月出口订单从4月的48.4上升至48.9,略有好转,但仍处于萎缩区域,显示出中小加工企业的经营状况仍然艰难。

出处中华纺织网

5中国棉花产业面临诸多困境 业内称不会重蹈大豆“覆辙”

目前,我国棉花产业面临诸多困境,表面上看是棉农和纺织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实则为以收储、进口配额政策为主的国家调控和市场调控之间矛盾的激化,以下就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收储政策:国家正在寻找平衡政府和市场的长效机制

在经历了2010年棉花的“疯狂”之后,从2011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

国家收储的确托起了中国棉花价格,甚至对全球棉花价格的稳定也起到了支撑性作用,但这一政策又面临极大的困境:一方面,目前的收储价格仍不足以调动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棉花种植面积逐年递减能够说明这点。2012年全国植棉面积下降约6%,至约7408万亩,而根据中国棉花信息网5月生产调查,2013年棉花意向播种面积为7065万亩,同比再减4.6%。另一方面,收储政策导致的高棉价已经严重损害了纺织企业的利益。我国是纺织品服装重要出口国,但棉纺行业却面临严峻挑战,除了出口市场需求增长乏力、人民币汇率侵蚀纺企利润、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等,人工和棉花原料成本增加使得我国外贸传统优势丧失。20400/吨不限量收储使得现货市场上流通的棉花资源十分有限,尤其是高等级棉花,且价格节节攀升,棉纺织企业生存堪忧。

进口政策:棉花是否会成为“第二个大豆”

我国进口第一位的农副产品是大豆,其次是畜产品和棉花。在棉花进口问题上,国家同样是本着保证我国棉花产量稳定的初衷,但进口配额政策又将所有的压力加在了纺织企业头上。持续的价格倒挂,最高至6000/吨的内外价差,连配额都卖到3300/吨,纺织企业生存愈加艰难。

关于棉花的进口问题,在第八届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杜珉表示棉花应该不会重蹈大豆覆辙,主要因国内有配额政策,且棉花产业链长,不易被控制,但是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棉花进口将会持续增加,尤其是棉花市场化以后。此外,国产棉花质量欠佳,据称今年部分地区棉花等级较低,棉企将5级棉和较高等级棉花搅在一起构成主体等级为4级的棉花交储,因此纺织企业普遍反映今年储备棉等级较低、质量较差,就连新疆棉也掺杂了低等级棉花。即便如此,受配额限制,纺企也不能使用质优价廉的进口棉。目前棉花质量问题已经影响了纺织企业高支纱的生产,对我国棉花品牌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出处“中华纺织网”

6.科技元素持续闪耀 纺织产业助力 “神十”飞天

6111738分,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并实施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铜牛集团、际华集团等科研院所、纺织企业分别承接了相关项目,助力中国航天事业。

据介绍,“神十”关键部件复合材料采用了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研制的高技术含量的特种纺织增强材料,代表了中国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水平。据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陈利教授介绍,为了适应严酷的飞行环境和减轻结构重量,神舟十号飞船的关键部位选用了高性能复合材料。天津工业大学研制的特种纺织增强材料成为复合材料关键部件的首选增强骨架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烧蚀的优异性能,同时减轻了结构重量,显著提高了飞船的性能。

特种纺织增强材料具有高维自由度的可设计性,通过改变材料内部结构,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量体设计”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以满足特殊环境下的使用要求。目前,特种纺织增强材料被认为是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抗烧蚀、抗热震和抗蠕变等性能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实现飞行器结构一体化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因而成为新一代飞行器研制的核心技术和重点发展领域。

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建成了国内唯一的集材料设计、多向编织、液体模塑成型、材料性能表征等于一体的先进纺织复合材料研究开发平台,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配套研制任务,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已成功应用于我国探月卫星、宇宙飞船、运载火箭、远程导弹及新型战机等高技术领域。

作为全国最大的军需品集成供应商,“际华”元素在“神舟”飞天历程中持续闪耀。在本次神舟十号发射和对接任务中,际华集团主要承担航天员出征靴和交会对接靴的研制生产任务。据了解,两种鞋靴由际华所属上海特种鞋靴分公司承制。该公司在之前神舟五号到神舟九号的历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承担了航天员系列鞋靴的研制生产任务。

据际华集团首席设计师——本次载人航天鞋靴任务的项目负责人吴军节介绍,对于载人航天系列鞋靴的研发,上海特种鞋靴分公司的科研团队按照实飞一代,改良一代,设计一代,储存一代的理念,把航天鞋靴科研工作落在“实飞、改良、超前”的基础上。本次研制的“神十”系列鞋靴相较于以往历次发射研制的鞋靴,采用“实体测量+膏模塑形”取值法使楦体设计“一对一”无限贴近航天员脚型;根据技战术指标要求和航天特需,科研人员在外型标准化的前提下,对鞋靴的内部形态从造型、材料做了新的调整,达到防静电效能更高,舒适性更强,体感更好,运动状态下的穿用实效更趋于便捷合体。据了解,“神十”航天员试套后都表示十分满意。

际华三五零二公司此前承担的“神九搜救服”紧急生产任务获得了各基地航天工作人员的高度认可。面对今年的“神十”发射任务,际华三五零二公司在继续承制搜救服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获得了发射基地地面工作人员防静电、防微波等系列功能性服装的研制工作。

公司职业装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承制的地面工作人员的各类功能性服装在设计思路和理念上有了更大的突破。防静电和防微波大褂分别采用防静电和抗辐射的材料;搜救工作服服饰配套非常醒目、各种辅料同样要做到防静电、抗辐射;在设计上更注重人性化,既美观实用,又符合基地工作的特点,起到人体保护的作用,各单位防辐射服大褂的领子采用关领设计,尽量减少外露范围;此外,细节方面要求更加严格,如搜救工作服在胸部增加对讲机袢和对讲机袋,前胸增加胸标和反光标记,以绿色和蓝色区分空中和地下工作服。

据了解,本次承制的搜救工作服从功能上分为空中分队和地面分队,从类型上分为搜救队员和搜救指挥工作组,男、女5种款式,440套生产任务;防静电、防微波大褂分男、女4种款式共10260件生产任务。公司已于512,将涉及全国16个省市、19个单位的服装有序发放完毕,并由专车将航天城3个单位服装直接送往北京。

“神十”航天员的内衣则为铜牛集团度身定做的。铜牛内衣伴随“神五”、“神六”、“神七”航天员成功飞跃太空后,作为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的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又为“神九”男女航天员成功研制了航天生理信号测试背心、航天员保暖内衣、航天内衣、航天手套、航天包等。而随着“神十”的顺利升空,“铜牛内衣,航天品质”再次成为铜牛品牌的最佳诠释。

出处“中华纺织网”

时间:2013/6/20
点击:0